微整形培训学校-微整到底有多疼?
没做过微整形注射美容的你,对注射美容好奇吗?到底有多疼、耗时有多久、危险度又是如何?还有什么注意事项?下面专业的微整形培训专家一一为你解答。
疼痛等级?
医学界对于疼痛的判定有许多标准,在这里,简单介绍一种数字分级法。数字分级法以0-10这10个数字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其中0为无痛,10为剧痛。
疼痛程度的分级标准如下图示:0级:无痛;1-3级:轻度疼痛;3-5级:中度疼痛;5-7:较重度疼痛;7-9:重度疼痛;10:剧痛。
疼痛跟什么有关?
1、你对手术耐受程度有多大?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你对手术的疼痛敏感度直接决定你在手术中的疼痛感觉,其中,你受教育的程度、之前疼痛的经历和你的情绪状态共同决定你的疼痛耐受度。
2、你选择的麻醉方式是哪种?
整形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是影响术中疼痛感的另一重要因素。
麻醉方式一般分三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半麻)和局部麻醉,当然,选择哪种方式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医生根据整形手术需求、你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你的情绪状态综合决定。
全身麻醉是麻醉药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大脑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后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你完全没有知觉,因此也不会疼痛,你只是在手术台上睡一觉而已,不过醒来时,你一定要勇敢面对镜中缠绕纱布的自己。
椎管内麻醉是把麻醉药注射到脊椎管内,使得脊神经支配的身体部位感觉消失的麻醉技术,椎管内麻醉后,你的意识会非常清楚,你能看到无影灯下医生们的忙碌,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和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你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你身体被什么东西牵拉,可是你并没有疼痛感,“麻木”也许最能诠释此时你的手术状态,隆胸术和吸脂术中可能会用到椎管内麻醉。
局麻是整形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技术,是医生将局麻药注入到手术部位以保证手术没有疼痛感,与阻滞麻醉相似,局麻时你的意识也是清醒的。
3、微整形注射美容到底疼不疼?
整个过程可能经历五个级别的疼痛。二级疼痛,“即蚊虫叮咬级”;三级疼痛,即“拍打级”;一级——“接触级”的感觉。注射美容治疗的疼痛是在三级(拍打级)以内,穿耳洞的感觉都在第四级(明显疼痛),可见注射美容比穿耳洞的感觉还轻微。
4、微整形注射美容失败概率有多大?
微整形注射美容是没有创口的手术,所以安全性较高。
其次,医学材料的安全也很重要。现在常用的注射材料BOTOX(保妥适)、玻尿酸等,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的,都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被广泛应用的合格医用材料,安全性得到了严格验证。
再次,选择专业正规具有相关实力和资质的正规医院,比如滕州美十美整形医院,行业权威,安全整形,只有安全才会有保障。
5、千万别让微整形变成“危整形”。
想做微整形注射美容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具备电子编号的注射材料,有资历的微整形医生。千万不要去美容院、工作室做注射美容,小心得不偿失,没有变美反而成了毁容。
6、治疗时间要多久?
注射美容治疗的过程中,在医用材料逐渐发挥特性的同时,注射美容专家会对需要改善的部位进行微调、塑形,直到获得满意的效果,大概需要20—30分钟,你就可以马上照镜子,尽情欣赏注射美容创造的“神奇”了。
7、做完微整形后要注意些什么?
玻尿酸填充术后注意事项
①注射后局部冰敷15分钟以减轻红肿及可能出现的淤青,缩短恢复时间。
②至少6小时不要触碰注射区域,注射后24小时整脸不实用化妆品及其他刺激性物品,不要沾水、洗澡或造成局部污染。有任何情况发生应速告知注射医师。
③注射后48小时内应保持注射部位静止,不要触摸按压;同时避免大笑和哭泣等面部肌肉的频繁运动,以保持注射部位填充物的均匀分布。
④注射后一段时间内不要饮酒,不进行激光、桑拿、泡温泉等活动。这是为了避免代谢加快,造成玻尿酸过量流失。
肉毒素注射术后注意事项?
①注射后,治疗区域不要曝晒,如日光浴或日晒,或避免处于寒冷处。
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会加强毒素的作用,使用肉毒毒素期间禁用此类药物。
③注射后4小时候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持身体直立性,不要躺卧和弯腰。
④注射后6小时内,应避免接触注射区域。
⑤进行完注射后,马上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只要遵守医生要求的注意事项,术后不需要恢复期。
⑥注射后4小时内不要做局部按摩,以免药物扩散。
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简介
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是由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核准的具有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学会的宗旨是:立足于医学美容领域、团结精英,搭建领域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的从业风范;贯彻宣传医学美容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医学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医学美容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美容技术人才的成长; 领域企事业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筑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社会贡献。
本学会的业务范围:行业学术交流合作、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知识培训、医学美容机构咨询、与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的交流、沟通和协作;相关业务的公益慈善活动。